OD600 和麥氏濁度知多少?
發(fā)布時間:
2025-04-30
在微生物實驗中,準確測定細菌濃度至關重要,無論是誘導蛋白表達時確定最佳時機、做藥敏試驗時標準化接種量,還是培養(yǎng)基驗收時接種定量菌液,都依賴于精準的細菌濃度數(shù)據(jù)。目前,OD 值測定與麥氏濁度(McFarland)法均能實現(xiàn)細菌濃度的定量分析,那么這兩種方法具體有哪些差異?實驗室又該如何根據(jù)需求選擇合適的測定方法呢?
一、OD值
1. OD值不是“濃度”,但它和濃度有關!
很多人會以為OD值就是濃度,其實不完全對。OD值實際是“光密度”的縮寫(optical density,OD),用來衡量溶液對光的吸收程度。當 600nm 的光穿過菌液,細菌越多,光被散射和吸收得越多,OD600 值就越高。
雖然OD值和菌液濃度有關系,但不是一一對應的,尤其在高OD值時,這種關系會變得不線性,因為OD值反映的是總細胞密度,包括活菌、死菌和細胞碎片,若培養(yǎng)過程中出現(xiàn)細胞死亡(如污染、培養(yǎng)時間過長),OD600 值可能虛高,誤導實驗判斷(如誤判為對數(shù)生長期)。
?? 注意:OD 值≠活菌數(shù)!它反映總細胞密度(包括死菌和碎片),需結合平板計數(shù)校準。而且OD600 測前先混勻!細菌抱團或沉淀會讓結果不準,建議用槍吹打 10 次再測。
2. 為什么選 OD600?
? 干擾少:600nm 是可見光,不是紫外光,不會被 LB、TSB 等培養(yǎng)基的淺黃色吸收,也不會損傷細菌。
? 線性好:波長越短(例如500nm),光散射越強,靈敏度越高,但線性范圍變窄;波長越長(如800nm)則相反。600nm是兼顧靈敏度和寬線性范圍的折中選擇,懸浮細胞越多,散射越強,OD值越高。
? 歷史慣性:早期分光光度計常用鎢燈作為光源,其在400-700nm范圍內(nèi)光強穩(wěn)定,600nm成為默認選項并沿用至今。
? 標準化:OD600是微生物學實驗中廣泛采用的標準方法,分子克隆、發(fā)酵工程都離不開它。制備感受態(tài)細胞時,OD600=0.6~0.8 是最佳時機。
? 特殊情況需要其他波長進行測量:例如酵母或大型細胞,推薦使用更高的波長(如波長660nm),可以有效減少多次散射干擾。
3. 分光光度計 vs 酶標儀,怎么選?
分光光度計和酶標儀都是利用朗伯-比耳定律,測定樣本的吸光度。

根據(jù)實驗室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4、分光光度計明明只有吸光度A(Absorbance)的功能,為何卻可以將吸光度A當作OD值呢?
OD值是入射光與透射光比值的對數(shù),或者說是光線透過率倒數(shù)的對數(shù)。定義式為:

L ——光穿過樣品的距離,即樣品的厚度(可以認為是比色皿的寬),單位厘米(cm);
Aλ ——波長為λ處的吸光度(Absorbance)由分光光度計直接測出
T ——每單位的透射率(transmittance)
I0 ——入射光的強度
I ——透射光束的強度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光密度的定義式中,分母l實際上是一個光經(jīng)過的距離。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會使用使用寬度為1 cm的比色皿來進行實驗。進而,這個距離便被人為的設置為了1。因此,便出現(xiàn)了“分光光度計測定OD值”這樣的表述。
4. 不同儀器同一樣本測值不同?
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同一菌液在不同儀器上測的 OD 值會不一樣,這是因為儀器的光學配置不同,正向光學系統(tǒng)使用單色光測量吸光度,而反向光學系統(tǒng)則利用多色輻射,光穿過樣品后,多色輻射會被分離為單個波長。正向光學系統(tǒng)的某些組件會導致測量 OD 值的差異:比如樣品與檢測器之間的距離、所用收集透鏡的尺寸和焦距、檢測器的面積和靈敏度等都會影響結果。
?? 解決辦法:固定儀器型號,每次用培養(yǎng)基空白調(diào)零,新菌株必做 “OD600 - 活菌數(shù)” 標準曲線(梯度稀釋涂平板,擬合公式:細胞數(shù) = K×OD600)
二、麥氏濁度:微生物界的 “標準化手冊”
1. 麥氏濁度管里是什么?
在沒有光度計的情況下,估算微生物樣品濁度的方法是使用麥氏濁度標準(McFarland turbidity standards)。實驗室里常見的麥氏濁度管,里面是聚苯乙烯微粒懸液或硫酸鋇懸液,按濁度分成 0.5、1、2 號等,最常用的 0.5 號,對應的細菌濃度大約是 1.5×10? CFU/mL(以大腸桿菌為例)。
用法:目視比濁法。將菌液與麥氏管并列于白色背景,透過液體觀察下方黑色線條,當模糊程度一致時,菌液濁度即匹配。

2. 麥氏密度計
作為制備細菌和真菌細胞懸液麥氏標準的替代方法,麥氏密度計是一種實用的實驗室設備。麥氏密度計經(jīng)校準后,可測量 0.3–6.0 麥氏單位范圍內(nèi)的濁度。
原理:與分光光度計一樣,麥氏密度計也基于光度法原理。將聚苯乙烯微粒懸浮于特定緩沖液中,使用光徑 1 cm 的分光光度計在 600 nm 或 625 nm 波長下(具體波長取決于所用標準品)調(diào)整至可接受的吸光度范圍。將細菌懸液濁度調(diào)整至與麥氏等效濁度標準品一致,可使細菌計數(shù)處于預期范圍內(nèi)。光密度以數(shù)字形式直接顯示為麥氏單位(McFarland)。
麥氏密度計的組成部件:光源、數(shù)字顯示屏、試管支架、電源開關和外部電源電纜。
3. 為什么藥敏試驗必須用麥氏濁度?國際標準說了算!
? CLSI(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規(guī)定:抗生素藥敏試驗菌液須調(diào)整至 0.5 號麥氏濁度(誤差 ±20%),否則藥敏結果可能不準,影響耐藥性判斷。
? 其他場景:發(fā)酵罐接種前快速粗調(diào)濃度,培養(yǎng)基性能驗證、細菌生化鑒定等需要統(tǒng)一濃度減少人為誤差?;鶎訉嶒炇覜]有分光光度計也能操作。
4. 麥氏濁度的五大 “軟肋”
① 顏色干擾:深黃 / 橙色或棕色培養(yǎng)基(如含色素的肉湯)會掩蓋濁度,需先做預試驗;
② 菌株差異:革蘭氏陽性菌(如葡萄球菌)細胞更大,相同麥氏號對應的 OD600 值比大腸桿菌高 10%-20%,需單獨校準;
③ 老化菌液:培養(yǎng)超 24 小時的菌液可能因自溶導致濁度虛高,實際活菌數(shù)不足;
④ 儀器依賴:用濁度計測麥氏單位時,需確保試管直徑與標準管一致;
⑤ 存儲條件:標準管要避光保存!光照會導致硫酸鋇沉淀,使用前需檢查是否有分層。
三、核心區(qū)別對比:一張表教你選對方法

四、總結:按需選擇,靈活運用!
? 追求精準選 OD600:適合需要動態(tài)監(jiān)測細菌生長的實驗,比如畫生長曲線、優(yōu)化誘導時間,關鍵是做好菌株校準。
? 需要標準化選麥氏濁度:藥敏試驗、微生物檢測必用,操作簡單快速,記得避開顏色和菌株差異的坑。
? 兩者互補:先用麥氏管粗調(diào)濃度,再用 OD600 精準驗證,雙重保險更安心!
掌握這兩種方法,細菌濃度測定從此得心應手!記得轉(zhuǎn)發(fā)給實驗室小伙伴,一起告別細菌濃度測定的煩惱~
互動思考:如果你的實驗需要同時測 100 個菌液濃度,且要求精度<5%,你會怎么設計方案?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思路吧!
相關新聞
2025-04-30
五一放假通知丨北京奧博星生物祝您及家人勞動節(jié)快樂!
2025-04-30
2025.04丨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承辦中糧可口可樂微生物檢測實操培訓班
2025-04-27
2025年版《中國藥典》三部通則0237國家生物標準物質(zhì)研制解讀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23

如果您有更多需求?
在線留下您的需求信息,我們會及時給您回復!
我想......
在線客服: 010-62811616
服務時間: 8:30 - 17:30
服務時間:8:30-17:30
華北、西北區(qū)域-姚祖翔
華東、西南區(qū)域-王浩明
東北區(qū)域-金重義
華南區(qū)域-李海濱